然专于治痰,便是舍本逐末,不可为法。如脉虽具以上等象,而病现有余以极,又当舍脉从病。
正自外伤,邪自外入。亦有周身浮肿,而小腹硬满,小便短赤,是阳衰于下,而阴不化也。
诸书称内热由阴虚,不知阳衰而阴鬼立出,即昼夜亦可知也。再观仲景五苓散方中用桂枝、白术通阳和脾,义极精微,大具神通手眼。
或溏泄日三五次,或下半日微烧、微汗,抽掣时生,此是元气虚极,神无定主,支持失权,由内而出之候。 大具手眼,[1]苦原本作"若",据文义改。
伤于脾者,可与建中、理中汤。钦安指点亲切,当细必讲究,亦不可恃有此按,不揣病源,致临机而仍蹈徒法,不能以自行之弊也。
干于肾者,瞳子受病。真气衰于何部,内邪外邪即在此处窃发。